小便不利与上条小便难,同一不能下输膀胱也。此承上条互发其证,以明先里后表之治也。
张锡驹曰:三日乃少阳主气之期,脉小则病退也。脉浮而大,太阳、阳明脉也。
加以发热躁不得卧,不但虚阳发露,而真阴亦已消尽无余矣,安呕而脉弱,小便复利,身有微热,见厥者,难治,四逆汤主之。吴人驹曰:不可因恶寒而用辛温,又不可因汗出而固表,惟宜甘寒以解其暑热可也。
六经皆有下利之证,惟少阴、厥阴为难治。但欲寐,自利,小便白,里之真寒已深。
阳明热盛,循经络而发其昏朦之象,以致睛失其光,此内热盛而为实,其机已兆,兼以大便□而难,身有微热者,则胃实已真,故曰:此为实也,急下之,宜大承气汤。 程应旄曰:身体痛,手足寒,骨节痛,太阳伤寒同有此证也。
不似伤寒热盛之发黄,属阳明之郁热,故其色明如橘子色张璐曰:湿证发黄,须分阴阳表里。倘利之而不利,火无从出,危矣。